青岛职业炼金师 1吨旧手机炼450克黄金

2012年05月17日 16:39 231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手机更新频率也是不断加快,即使不是时尚一族,许多家庭也存有多部废旧手机。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因为涉及隐私外漏、污染环境等多方面隐患,多数人不愿意找小商小贩处理手机;在没有政策支持、无害化处理废旧手机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从事废旧手机回收的正规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
  日本有一部著名的漫画名为《钢之炼金术师》,漫画说的是两名著名的炼金师为了让母亲复活挑战炼“金”术中最高技术——“人体炼金”的辛苦历程。手机“炼金”虽然没有漫画中“大炼真人”那么困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传统方式从废旧手机中“炼金”时,产生高污染的“毒”气、废液,却如同漫画中的“反弹效应”那样带来毁灭性的健康灾难。
  有没有这样一种“炼金术”,能将废旧手机中的贵重金属提炼出来,又不会造成污染?在记者的多方寻找下,终于在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实验室找到了一名技艺高超的“炼金师”,她正在修炼这一“绝技”。昨天,记者走进了看似普通的“炼金”室,了解“炼金师”利用微生物提取贵重金属的“双赢秘笈”。
  海洋博士转行“炼金”
  一个厚实的反应釜内,在炽烈火焰的烘烤下,黄橙橙的金豆豆从浑浊的液体中慢慢析出……记者采访前,脑海中曾经浮现出这样的炼金场景。但是当记者来到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却发现“炼金”实验室和相像的完全不一样。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实验室,几个装满各种实验器皿的大柜子,一排老式的木桌上放着一个显微镜,一台洗碗机大小的恒温振荡仪,晶莹透亮的实验烧杯是“炼金”的主要工具,这些几乎就是该实验室的全部家当。
  记者见到废弃电子产品各种金属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研究项目负责人李晶莹副教授时,她正在对着显微镜“监视”着微生物“淘金工”的工作情况。而作为对各种“炼金术”都了如指掌的项目负责人,她却谦虚地表示自己还不敢称为专家,因为她也是半路转行当“炼金师”的。
  作为岛城最早一批研究电子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科研人员,她原本的研究主项并不是电子垃圾。李晶莹在中国海洋大学取得海洋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后,从2003年7月开始在青岛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这期间她一直从事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然而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让她选择了电子垃圾资源化处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不说别人,就是我也有五六部废旧手机找不到正规的处理渠道。就在我为处理废旧手机发愁时,我看到了广东一些高校和环保机构对电子垃圾处理重镇贵屿做的一项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贵屿空气中的二噁英含量是正常值的数倍,饮用水的重金属含量也严重超标,这些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我认为电子垃圾的回收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李晶莹介绍了她研究处理电子垃圾的原因。
  除了电子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李晶莹从另一个角度还发现了废旧手机值得关注的价值点。经过查阅资料并通过专业仪器测试,她发现电子垃圾并不是一种普通废物,是一个含有金、银、铂、铑等稀贵金属及铜、铁、镍等基本金属的资源富集体。随意搜集的1吨电子板卡中,就含有大约272千克塑料、130千克铜、0.45千克黄金、41千克铁、30千克铅、20千克锡、18千克镍和10千克锑,因此,电子垃圾可称是一种“高品位”的矿石,可资源化程度很高,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虽然电子垃圾是“富矿”,但李晶莹忧心地告诉记者,电子垃圾目前进行环保处理成本还很高。中国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几年电子废弃物数量在剧增的同时,一些不愿承担环保成本的国家非法向中国出口电子垃圾,南方一些小城镇在收购了大量电子垃圾后就用传统方法“炼金”,结果这些炼金小镇支付的环境成本远远高于金钱上的收益,所以研究成本低、无污染、易操作的手机“炼金”方法成为她和很多科研人员的主攻重点。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