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铅冶炼行业的拼命三郎

——访河南金利金铅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杨华锋

2012年11月07日 18:0 76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无标题

   如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算起,杨华锋在冶炼行业已经奋战了23个年头。从有色金属行业的新兵,到今天有色冶炼行业里的佼佼者,杨华锋一次次完成了他的角色转变。他对工作认真,敢于实践,在技术研发的旅途上,杨华锋一一地将责任扛上了肩膀。

  话语不多 句句朴实

       前段时间,我获知河南金利金铅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烟化提锌炉,今年年底前要投产。当记者来到企业,通过一天时间的采访和参观,发现这家名气还不是很大的民营企业,这几年通过技术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今年重金属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情况下,企业还实现了盈利。为了探究金利公司这几年的技术创新历程,记者随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丽走进了负责技术的常务副总杨华锋的办公室。
  杨华锋不善言谈,谈起自己对企业的贡献时总是轻描淡写;说起技术,他如数家珍。当记者问起他在研发的道路上都碰到了哪些困难时,他笑着回答: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当时碰到了一点儿阻力。记者心里一直想知道的一些困难就这样被轻微带过。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杨华锋,湖北人,1989年参加工作,2005年8月调到河南金利金铅有限责任公司任常务副总,经过20多年企业这一大熔炉的不断熔炼,现已成为有色行业的冶炼专家。公司董事长成全明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工作认真,勇于创新,危险面前冲锋在前,干工作既有钻劲又有耐力,是金利公司难得的虎将。”
  “杨华锋呀,知道,我们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是我们公司的‘拼命三郎’。”同事们每当提起杨华锋,都不禁伸出大拇指。
  同事们说他是“拼命三郎”,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他有使不完的劲。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杨华锋为了完成项目的研发工作,有时在车间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一连几周都顾不上休息。成全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到车间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看到歪倒在炉子旁熟睡的杨华锋,让这个军人出身的大男人也禁不住鼻子发酸,他不忍心叫醒他,给他盖了件衣服轻轻地走了出去。
  大伙儿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半夜两点,底吹炉出现问题,职工们一时解决不了,只好通知杨华锋,杨华锋立刻赶到现场,通过几小时的反复检修,底吹炉实现正常运转,看到生产没受什么影响,杨华锋松了一口气。这时,天已经发亮,顾不上休息的他,紧接着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杨华锋刚刚获得了河南省济源市2011年度“十佳典型人物”中的“十佳科技创新人才”。面对荣誉,他很谦虚,同时他认为:“人一定要有奉献精神,有了奉献精神就会喜爱自己所干的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有激情。”朴实的话语真切地折射出他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的积极态度。

  创新的感觉真好

       杨华锋告诉记者,他刚到金利的时候,公司使用的是烧结-鼓风炉熔炼工艺,该工艺通过多次改进,难以达到常规制酸工艺的标准,对环境污染的同时,能耗很大。面对这种状况,杨华锋主动请缨,担当公司的技术攻关主力军。为了早日攻克铅冶炼技术难关,杨华锋“以公司为家”,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并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毫无保留教给每一个职工,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加班加点。
  2006年8月,公司投资3.28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电铅熔池熔炼项目。在氧气底吹项目创建时,杨华锋带领扩建班子成员刻苦攻关,多次往返于北京、长沙等地协调解决问题。为了使公司8万吨电铅熔池熔炼项目尽早投入使用,他每天很早就到达工地,指挥施工,组织调试,经常是眼睛里布满了鲜红的血丝。正是因为他的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才使金利公司的底吹炉建设仅仅用了11个月时间就竣工投产,创造了底吹炉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访中,杨华锋告诉记者,自2002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那时,他还在豫光金铅担任副总经理兼冶炼厂厂长,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后,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大伙觉得这个试验太冒险,不敢去实施。可杨华锋不这么认为,为了将这项技术研发成功,他没有放弃。来到金利公司之后,在公司董事长成全明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技术人员多次对图纸方案进行研究推敲,论证审查,同时还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各种铅冶炼经验,苦心钻研、反复试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技改,历经半年之久的苦研,终于在2009年5月份研发成功,并投入试生产。经过调试,目前液态高铅渣炉已稳定生产近2年。这一新工艺的运用,对解决铅熔炼过程中热能浪费、降低综合能耗以及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具有良好作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他给我举例说,液态高铅渣侧吹还原炉的试产成功,仅对公司8万吨溶池熔炼项目来说,每年用6300吨煤粒来代替22680吨工业焦炭,仅此一项一年就可降低成本2344万元,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504吨,而且这项技术还弥补了国内与底吹炉配套的热渣直接还原工艺的空缺。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熔炼过程中潜热能浪费、SO2排放不稳定和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等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铅的直接熔炼,在进一步提高回收率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能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
  杨华锋还告诉记者,目前,粗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国家发改委现在执行的标准是每吨粗铅折合标准煤380公斤,国家发改委要求降低到280公斤,金利公司通过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生产出的粗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到每吨消耗标准煤167.28公斤,粗铅冶炼回收率达到98.5%。该工艺还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并于2010年获得有色金属科技进步一等奖。
  取得成功后,杨华锋并没停下研发的脚步。2010年,在杨华锋的带领下,金利公司克服了很多困难,研发出一套PM—PL膜法处理烟气制酸系统中污酸的新工艺——“制酸系统中污酸的处理方法”,该工艺使制酸过程中产生污酸经处理后进一步回用,大大减少了污酸处理的费用有害固废的产生,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冶炼行业需要规范

       谈到铅冶炼的发展方向,杨华锋认为,目前铅产业集中度远远不够,他希望这个行业能够集规模化、集约化于一体健康发展。他拿美国的汽车举例说,美国的汽车工业那么发达,但在美国也就几家,钢铁厂家也就三家。其实中国的冶炼市场存在着又散又多的现象,导致集约化生产难以成型,中国应该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他说,有的企业根本不赚钱,但为了完成当地政府的政绩还在盲目的上项目。目前,我们国家有几十家冶炼厂,很多冶炼厂早就应该关停,就是因为集中度不够,造成无序的局面。他举例,像有些边远地区就不适合建设冶炼厂,因为一到冬天,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冶炼厂的水管很容易冻裂,为了保护水管不被冻裂,只能把水管埋起来,可是埋水管的投入成本又很高,而且硫酸也无法运输、产业工人难招、设备难维护,他呼吁政府在批项目的同时,一定要考虑长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及需求进行调研后再慎重批复。
  杨华锋还告诉记者,由于金利公司这几年技术创新工作在业内有了名气,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取经。据他透露,这两年他们的技术得到了充分转让,该技术在热渣还原炉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用途,目前,不仅能处理热渣,还在阳极泥处理、除铜渣、烟灰、氧化矿、锌浸渣等生产上应用,已形成了“金利冶炼炉”系列,该工艺已在驰宏锌锗和湖南华信有色金属公司等多家得到推广。前不久,哈萨克斯坦一家冶炼厂的总裁带领技术人才前来企业参观和学习,据悉,哈萨克斯坦国家的炼铅技术还停留在烧结机工艺阶段,比我们国家滞后了20年。
  讲到这里,杨华锋自豪地站起来说,走吧,别光听我说了,我带你到现场去感受一下目前真正的铅冶炼行业发展的前瞻技术。跟着杨华锋走在金利公司厂区宽广的大路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整齐的排列着,绿色的小草给企业的环保增添了更多的惬意。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