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能产业并未形成商业化

2013年02月28日 13:55 70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储能、动力电池的规模和技术门槛,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汤卫平表示,当前驱动储能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政策机制,但是缺乏实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仍处于储能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将处于多种储能技术并存的状态,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将有不同的优势。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政策扶持欠缺,加上商业模式不清晰,我国储能产业并未形成商业化。
  国家电网对储能的技术指标为,电池循环寿命在5000次以上,价格在1500元/kWh以下,效率在80%以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短期内无法达到此指标。而储能市场也因产品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生产力要求高,中小型企业难以企及,注定成为国企等大型电池厂商的争锋之地。
  杭州厚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秋东认为,冒进做储能动力电池的新进企业将面临洗牌。
  储能还只是政策市场
  电动汽车和大型电站储能采用锂电池成本都比较高,另外产业涉及的面比较广,初期投资比较大,产品面市后推向市场用户接受度不高,陈秋东表示,“至少10年内全球范围的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仍将是一个政策市场。”
  从全球来讲,储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形成产业格局和商业市场。相比国外在储能领域十多年的技术和政策机制积累,中国的差距还比较大。
  国外的并网已经很成熟,汤卫平指出,国内的逆变器都是小企业在做,大企业嫌市场小、利润低而不愿做,但是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又难以保证。
  除了储能系统和并网等技术问题,还需有应用端的数据积累和商业运作模式的分析策划。
  汤卫平表示,储能电站的商业化运作,首先需要确立经济运行的模式,包括确立峰谷电价差收益与单位循环寿命造价两者之间的差值关系衡量经济性模式,和确立单位循环寿命造价的计算方法,而单位循环寿命造价由单位kWh储能系统造价、储能系统全周期循环寿命、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储能系统运营成本以及储能系统外围平衡费用等构成。
  关键还在于峰谷差的结算渠道,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打破电网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垄断,储能永远不会有市场需求。
  此外, 电池管理系统(BMS)也是新能源并网储能技术的一大难题,BMS在整个储能电站成本中占比20%,国外已经有一定规模电站进行了相当时期的储能试验,目前国内大规模电站级别的BMS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
  陈秋东表示,大型储能电站建设初期投资较大,运行经验不足,无完善的标准可依,所以大多潜在的客户处于观望状态。而储能企业经过多年持续投入,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尚未成熟的市场,一方面是仍需要加大投入的现状。这是储能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
  最终,谁能先将技术做成熟,先将成本降下来,谁才有机会领先实现商业化,抢占主流市场。
  事实上,“锂离子电池用来做大型储能系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TCL金能总工程师郭也平表示,因为串并联太多了,一个是安全性,另一个是不能不讲的成本。此外,大型储能系统的电池要做十多年的使用规划周期,这样也导致其BMS系统非常复杂。从这一点看,另外一些电池,如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应该比锂电池更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TCL金能在储能市场目前仍处于试探摸索阶段,仅有少量电池应用于家庭小型储能,如LED灯等。“一方面是受限于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觉得锂电池在大型储能站还是不太适合,而是适合做家庭用的储能。”郭也平表示。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