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开发城市矿产 打造千亿产业

2013年04月24日 10:31 52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近年来,谷城抢抓国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机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再生资源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现已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通过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探索了一条具有谷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
  坚持顶层设计打造再生资源千亿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聘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武汉大学等单位专家编制了《谷城县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纲要》、《谷城县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谷城县循环经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谷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全县再生资源产业有序发展,重点发展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产业,奋力打造中国铅酸蓄电池制造基地、东风车用铝材供应基地、汽车零部件铸造基地、再生资源集散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五大基地。到“十二五”末,年资源回收量力争达到278万吨,综合利用量238万吨,产值突破500亿元。到“十三五”末,产值突破2000亿元。
  坚持龙头带动构建再生资源三大产业体系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初步构建了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产业体系。
  再生铅产业。以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为龙头,网罗铭鸿、盛旺等企业,推动铅资源循环利用。骆蓄公司回收废旧蓄电池,直接销售给金洋公司,金洋公司还原铅后返销给骆蓄公司生产铅酸蓄电池;蓄电池中废硫酸则被加工成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品的原料;外壳和隔板提炼成塑料,制成新的蓄电池外壳,形成“废铅回收—废铅综合利用—铅深加工”产业链。目前,金洋公司每年“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
  再生铝产业。以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为龙头,网罗县外2家企业,推动铝资源循环利用。金洋公司利用美亚达公司的废杂铝生产铝合金,美亚达公司利用金洋公司铝合金生产新型铝型材,形成“废铝回收—废铝资源综合利用—铝深加工”产业链。金洋公司正在新上利用废铝年产30万吨铝合金项目,可新增年产值50亿元、利税3.5亿元。
  再生钢铁产业。以湖北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公司为龙头,网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推动钢铁资源循环利用。三环车桥、三环锻造等产生的废钢铁屑,经过众多企业熔炼铸造,制作成制动鼓、支架、桥壳等60多种汽车零部件,返销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公司,形成以废钢铁为原料双向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2012年,全县回收废旧钢铁124万吨,再利用95万吨,实现产值80亿元、利税6亿元。
  坚持产城一体做实再生资源特色产业园区
  按照“产城融合、信息同步”的原则,加快再生资源特色园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共享化、回收体系网络化、技术装备领先化。
  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治污集中的思路,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新修主干道6条58公里,新修桥梁4座。新建日供水2万吨水厂一座,新铺设供水管网5000米。新建11千伏专用变电站一座,架设电力线路5条15100米。实现了水、电、路、气、通讯、网络“六通一平”。投资1.2亿元建设聂家滩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特色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构建资源回收体系。立足湖北、辐射周边,在方圆500公里区域内,以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核心、以加工基地为依托,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引进青岛新天地公司、省供销社与金洋公司合作,投资20多亿元建设鄂西北废旧物资交易中心。目前,初步形成以金洋、骆蓄、星源、供销物资贸易公司为龙头,连接全国300多家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覆盖全国327个回收网点的网络体系,建立了多元化的资源回收模式。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谷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加强协作,投资4600万元,共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创办研发机构28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同时,建成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去年全县共引进大学生400名,先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73项,新产品106个,拥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低能耗再生铝和清洁化利用废钢铁等先进技术。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