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质勘查规划

2013年12月27日 8:55 245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第一章  总  则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促进我省地质勘查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和地质成果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省级地质勘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陕西省地质勘查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适用于陕西省所辖行政区域。《规划》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的全面部署,是省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地质勘查实行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依据。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政府财政安排的其他用于地质勘查的资金必须根据本规划进行部署和安排,商业性地质勘查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本《规划》的基期为2005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  地质勘查现状及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8个省(市、区)接壤,土地总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总人口3720万。所处位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作用。省境内由北向南分别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域。
  2005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14.3∶43.4∶42.3调整为11.9∶50.3∶37.8。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矿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矿山企业4077个,矿业从业人员达22万人。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煤、石油、天然气、岩盐、钼、钒、汞、锑、铅锌、金、水泥用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为我省优势矿产,陕北已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化工基地。
  二、地质勘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质勘查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一)矿产资源
  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系统、深入的开展,我省矿业经济也得到迅速的发展。2005年全省矿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6.5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397.71亿元的25.21%;全省矿山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11.88亿元。
  矿产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山区的开发与开放步伐,尤其是在陕南、陕北部分县(市、区),矿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矿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建材、化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优化我省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我省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加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全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次高、损失大,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省开展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促进了我省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的形成,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8493处,2005年全省开展各类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85个。地质灾害监测信息资料的获取对有效地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地质勘查还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建设地质公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开展的西安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关中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已完成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基本查明了全省水资源状况,解决了部分缺水地区水源及居民饮水问题,为政府编制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数据。工程地质勘查为我省铁路、公路、水库、电站选址、土地开发利用、城市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三、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1、基础地质调查
  (1)区域地质调查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43幅(含跨省图幅),面积约15.71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占全省总面积约76.3%,覆盖了全省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213幅(含不完整图幅),面积约7.53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占全省总面积约36.6%,覆盖陕南大部分地区。
  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11幅,面积约7.51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已完成其中8幅,面积约4.9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约24%;另有略阳县、安康市、南江市等3幅正在实施。
  (2)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区域重力测量:已完成全省1∶50万区域重力测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21幅(含跨省图幅),面积约8.39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已完成其中20幅,面积约7.8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约38.2%。
  航磁测量:已完成全省1∶100万与1∶20万航空磁测,对秦巴地区进行了1∶50万航磁编图,部分地段开展了1∶5万~1∶10万的航磁测量。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完成31幅(含跨省图幅),面积约10.53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占全省总面积约51.1%,覆盖了陕南地区。
  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160幅,面积约4.85万平方千米(省内部分),占全省总面积约23.57%。
  2005年开始开展西安市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4)遥感地质调查
  1986年以来,在秦岭主要成矿带开展了遥感地质解译的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1999年大调查以来,完成了省级国土资源遥感调查空间数据的数字化,建立了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编制了陕西省1∶50万遥感地质图,1∶25万遥感影像图等系列图件。
  (5)综合研究及成矿预测
  1979~1984年开展了第一轮全省18个矿种的1/50万成矿区远景区划,同时进行了1/5万~1/20万Ⅳ、Ⅴ级成矿区(带)区划。
  1985年至1990年12月,以省内十三个主要矿种(铅、锌、金、银、汞、锑、钼、铁、铜、锰、磷、重晶石(含毒重石)、石棉(含蓝石棉)等)为重点,全面总结了陕西省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完成了《陕西省区域矿产总结》,编制了陕西省1∶50万矿产图。
  1988~1994年主要在秦巴地区开展了以成矿区(带)成矿预测为主的第二轮区划,共圈出各类远景区91个。
  2001年12月,完成的《陕西省主要成矿区(带)研究总结》重新标定了全省的Ⅲ―Ⅴ级成矿区(带),较全面地反映了陕西省的矿产资源特色及其分布规律。
  2、矿产资源勘查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省内开展了大量的以铁、铜、铅锌、钼、金银、汞、锑为主的金属、能源(煤炭)及非金属等矿产普查、详查及勘探工作。
  截至2006年6月全省正在实施的勘查项目共计810个。其中贵金属240个,有色金属271个,黑色金属164个,能源矿产81个,非金属44个,稀有稀土金属5个,水气5个。勘查面积共23756.48平方千米,计划投入共15.1976亿元。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已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1027处(含共伴生矿区)。其中大型196处,中型320处,小型504处(有7处未划定规模),中小型矿占80.2%。在全国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为37种,其中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种有盐矿、水泥灰岩(第一位),天然气、高岭土(第二位),煤、钒、钼、汞、稀土、石棉、玻璃用石英岩(第三位),钛、隐晶质石墨(第四位),重晶石(第五位),石油、锑、磷(第七位),镍、铅(第八位),金、锰(第九位),铬(第十位)。盐矿潜在价值332153.6亿元,煤炭潜在价值84614.11亿元,分别占全省矿产潜在总值的78.23%和19.93%。盐矿和煤炭两大矿产确立了陕西省矿产资源大省地位。
  查明矿产资源中勘查程度较高(勘探储量占50%以上)的矿产有:铁、锰、铬、钛铁砂矿、铜、铝、钼、汞、金、银、镉、硒、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伴生硫、重晶石、化肥用蛇纹岩、磷、石棉、石榴子石(砂矿)、石膏、地下水等23种,占26.7%;勘查程度中等(详查储量占50%以上)的矿产有:钛铁矿、金红石、钒、铅、锌、镍、钴、砂金、锶、稀土、铟、铼、碲、矽线石、红柱石、硫铁矿、电石灰岩、滑石、膨润土等46种,占53.5%;勘查程度较低(预查、普查资源量占50%以上)的矿产有:煤、油页岩、石煤、铸型用砂、毒重石、制碱灰岩、盐矿、高岭土等18种,占20.9%。从以上统计数字看,我省矿产勘查总体程度为中等偏低。
  金属矿床勘查深度一般为地表下500米以浅,非金属矿床勘查深度一般在200米以浅。
  省内2000米以浅含煤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目前,省内累计探明含煤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勘查程度达预查及以上,含已取得探矿权正在实施勘查的区块),探明区域中,可采面积约2.45万平方千米,其中勘探面积4996平方千米(含已开发和已有探矿权者,下同),详查面积3080平方千米,普查面积6630平方千米,预查面积9798平方千米。勘探、详、普、预查面积分别占已探明面积的20.4%、12.6%、27.1%、40.0%。
  截止2005年底,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1657.8亿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673亿吨,其中勘探资源储量364亿吨,占21.76%;详查208亿吨,占12.43%;普查291亿吨,占17.39%;预查810亿吨,占48.42%。
  2004年9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告,在我省划定设立了神府新民、榆神、榆横、渭北、彬长等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目前,该5个国家规划区的矿权设置方案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复。另全省非国家规划矿区煤炭资源的矿权设置方案也已基本完成。
  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我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潜在资源总量约13095亿立方米。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为煤层气富集区,韩城、澄合、府谷3个矿区被列为大型煤层气目标区,铜川、蒲白两矿区被列为中型煤层气目标区。勘查开发我省煤层气前景良好。
  陕北岩盐矿产资源潜力巨大。预测榆林、子长、延长、宜川、米脂、绥德等地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中的岩盐潜在资源量达6万亿吨,初步查明(普查)资源储量8857亿吨。含盐层12-13层。盐层厚34.6~137.5米,累加厚度313.27米,埋深2100~3000米。岩盐含NaCl平均96.47~98.16%,为高纯度一级品。是目前我国已查明的最大岩盐矿,尚需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1][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