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寻机海外购矿 业内人士担心后期风险

2009年11月04日 8:49 88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在蒙古、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矿产丰富区域,中国民营资本的身影正迅速增多。
  “我身边就有几位朋友在蒙古收购了几座矿。”11月3日,一位山西煤老板告诉记者。同时,越来越多民间资本也在东南亚很多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孜孜不倦地寻觅着海外购矿的机会。
  海外买矿陷阱
  见到山东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刘军(化名)是在上海的一间星巴克内。他刚从东南亚某国回来不久,和记者说的一句话是:“海外购矿,就像是在拍一部好莱坞大片,紧张又刺激,也不乏冒险精神。”
  由于国内现货矿价格远远高于长期协议价,这家钢铁公司去年底决定前往这个国家收购一座铁矿石矿场,然后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回国内作为原材料,预期这笔收购能给企业每年降低约25%铁矿石采购成本。
  “原本以为只要把这座矿场的勘矿权(也称采矿权)拿到手就万事俱全,但后来才发现这是件细活,稍不留神就会犯下大错。”刘军告诉记者,他曾给自己的错误买单——主要是聘请了当地一家地质勘查机构去分析一座铁矿石矿场的储量,但它出示的数据和此后的尽职调查竟然相差很远。
  “这也是很多初涉海外收矿的国内民企最先遇到的困难。”从此,刘军宁愿委托数家当地不同评级的地质勘查机构去调研分析某矿产的矿储量与开采状况,“如果他们数据都差不多,才能证明这个研究报告比较可靠。”
  “境外购矿的首要风险,就是当地矿产资料不够全不够详细,真正资料只掌握在当地少数人手里。除非你在当地有很好的人脉与专业采矿知识,才可能真正了解所购矿场的真实储量与开采状况。”上述从事协助国内民企(资本)前往东南亚国家购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其中比较注意的,一是当地矿场实际矿储量相比预估值是缺斤短两的,二是矿产提炼的可行性报告有时会错误,有些矿场里的矿石含有各种金属,成分与比例也不同,要是配比不够好,开采出来的铁矿石也不能用于提炼优质钢,就等于高价买了一座废矿。”
  此前,这位人士曾遇到国内数家民企高价购买废矿的经历,主要差错出在尽职调查阶段不够细致,急于圈地购矿而过分轻信当地某些地质调研机构的所谓勘查报告。
  让刘军最烦心的,是东南亚不少国家要求本地矿场所有者必须是具有本国国籍或拿到该国护照的人。作为一家收购当地矿场的海外公司,就只能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当地人做“法人代表”。
  “这可是一个苦差事,此前我就听几个民营企业家说过,有一些当地人通过法人代表地位,把原本属于海外机构所有的矿场占为己有。”过去两个月,他不得不留在这个国度物色可靠的“法人代表”,甚至要提供一笔不菲的年薪及公司福利待遇。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法人代表”和这家钢铁公司老总有着远亲关系,但要不是这座矿,两人基本是不会有交往的。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