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装备:尾矿渣综合分选

湖北声荣环保公司磁选设备为有色企业带来福音

2014年05月09日 16:48 79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装备   作者: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前进。磁石已经跨过只能吸铁的历史,如今还可以吸铜、铝、锰……
  湖北声荣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磁选设备不仅能选金属铁,还能选铜、铝、锰、锌、铅……甚至还能选出金刚石。五一节前,笔者前往武汉,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该企业的实验室和实验工厂。
  在实验室笔者亲眼看到该公司总经理张晓华用一个很小的“磁石”吸上来一小撮沙,就如同普通磁铁在沙子里吸上一撮铁沙一样。起初以为就是铁沙。可当张晓华把吸上来的沙子放在显微镜下时,笔者看到的竟然是一粒粒闪闪发光的金子。接着张晓华又为我演示了在小型的样机上放上黄铜零件、紫铜板、铝板、金刚石等都被吸引住的情景!
  在企业的实验工厂,当笔者看到大小不同的磁选机时,该公司董事长李家珍说,这些设备都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制造的,设备的大小是为了适应尾矿量的多少,而另外的技术则是浮选药剂的配置。
  另外,该公司专门从不同的尾矿和工业废弃物里面提取各种有价金属,比如锰尾矿、废催化剂、铝渣赤泥、铜尾矿、铁尾矿、钛铁渣、钼尾矿等,不仅大幅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更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节能减排之余实现了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目前我国处理工业固体废物时所使用的主流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还能给处理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对大宗工业构图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有:化学法、电磁法和永磁法。其中化学法应用范围最广,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保守估计在综合利用方式中会占到75%以上。但化学法成本过高,并且大量使用酸、碱等物质,对土地、大气和水造成二次污染,难以在实际应用中继续推广,因此随着磁选法分选技术的进步,磁选法将逐步替代化学法。
  磁选法包括电磁法和永磁法,采用物理分选方法,处理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但电磁法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用电,成本较高且磁性难以保持稳定,分选效果不够理想;永磁法能耗小,成本低,即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是目前最能体现节能环保效率的方法。
  湖北声荣研制的超强高梯度永磁综合分选技术和设备,能够高效地对金属矿尾渣进行干法或湿法分离,特别适合各种难选的金属尾矿渣或低品位金属矿产。他们在超细粉末的重金属分离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永磁筒偏心内表面轴向分选方法及设备”、“永磁弧形槽内表面轴向分选方法及设备”就是两项采用超强高梯度永磁分选的核心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金属矿物质的高效分离,特别针对各种难选的低品位金属矿产或金属废矿渣,其独特的分选效果优于目前国内外的其他分选技术。
  “碳酸锰渣回收的综合利用方法”是湖北声荣公司为解决碳酸锰渣回收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而提出的一种节能减排专利技术,经实践验证,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碳酸锰渣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使碳酸锰渣中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再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碳酸锰渣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并实现碳酸锰渣的零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笔者在他们实验室和实验工厂看到的就是这项技术的原理和小型设备,分选效果优于目前国内外其他分选技术。
  以碳酸锰尾矿渣综合利用为例,目前我国电解金属锰生产厂家180多家,年产电解金属锰150万吨,按生产每吨电解金属锰产生8吨碳酸锰尾渣计算,每年产生的碳酸锰尾矿渣就有1200万吨,由于碳酸锰尾矿渣超强高梯度永磁综合分选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碳酸锰尾矿渣的综合利用,因此预计未来3年,在碳酸锰尾矿渣综合利用方面,每年市场需求将达到300万吨。如能采用这项技术年处理300万吨锰尾渣,仅锰渣综合分选及利用的年产值即可接近11.5亿元。
  目前,该公司的碳酸锰渣综合利用、赤铁矿综合利用系统等多个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高梯度永磁综合分选机在湖北长阳碳酸锰渣综合分选项目、广西防城港氧化锰河沙综合利用项目、云南东川赤铁矿综合分选项目中投入使用。利用去除重金属后的碳酸锰尾渣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专利技术已在湖北长阳碳酸锰渣综合利用项目中实施,一期年处理锰尾渣10万吨,年产锰渣加砌块10万立方米,产品经过湖北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符合《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国家标准的要求。尾矿渣改性回转炉已在印尼金矿综合利用项目中投入使用。
  据介绍,正在或计划采用该设备的项目有: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金红石综合选冶项目、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锰尾渣综合利用项目、中铝集团公司铝渣赤泥综合利用项目、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铜尾渣综合利用项目、铅锌渣综合利用项目。湖北声荣多个尾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宁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