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都万山实现华丽转型

从卖资源到卖技术,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2014年06月06日 21:47 56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贵州省万山特区曾是国内最大的汞工业基地,一度占全国汞产量的60%以上,被誉为“中国汞都”。20世纪80年代后,因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式发展,贵州汞矿终致资源枯竭,矿尽城衰,于2002年5月被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此后10余年,万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特区从“特富特好”变成“特穷特差”,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只有300多万元,还不够应付水电费。“那时的万山可以用‘三弱’‘三低’‘三多’来形容——基础设施脆弱、财力极为薄弱、经济总量微弱;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失业人员增多、遗留问题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万山区委政研室主任刘泽坤说。
  然而,最近5年来,万山大力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两大战略。如今,一座新城正悄然崛起,“没落汞都”正在奋力转型,破茧重生。
  腾笼换鸟 城市旧貌换新颜
  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万山特区,开始了汞资源的开发,从此万山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万山生产出来的汞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爱国汞”。然而,资源枯竭是任何一个资源城市都摆脱不了的命运。
  2002年贵州汞矿被政策性破产关闭,万山地形逼仄狭隘,加之地下因采矿而被掏空,城市无法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城衰人贫。
  2009年3月,原万山特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1年11月,原铜仁地区撤地设市,万山改“特区”为“区”,被列为铜仁两城区之一。万山转型脱困就此进入新起点,由此开始了奋力的城市异地转型。
  “没有实例可以参考,也没有具体文件作指导,全区干部走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最终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模式。”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说。
  铜仁市谢桥片区被划归万山作为城市转型承接区。随着一个个项目开工,万山区逐渐成为铜仁市“一城两区”中的重要板块。“腾笼换鸟、异地转型”,让万山城市建设突破大山阻隔,转出一片新天地。谢桥新区规划11.4平方公里,到2013年,新区开工建设74个项目,完成投资28.1亿元,建成面积达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城市公园2座,建设城市休闲广场约3万平方米。
  如今,一河清水穿城,两岸垂柳依依,松木栈道蜿蜒……这是万山谢桥新区木杉河景观带的新貌;路网四通八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医院、学校、体育场、游泳馆、保障房、供电、供水、通讯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一座新城初具雏形。
  “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万山区的中心地带。万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勇介绍。
  一个城市的嬗变,只有置身其中才感触最深。一件件惠民工程和措施的落实,让万山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城市转型带来的实惠。
  “2009年以来,万山投入3.2亿元在谢桥新区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377套;回收学校食堂,为71所农村中小学聘请250名工作人员,实行“一荤两素一汤”模式,让全区1.26万农村学子不再为吃饭犯难;原贵州汞矿退休职工养老金由2008年的人均每月1045元增加到2014年的1944元,增长近一倍;累计发放再就业和“妇惠家合”贷款206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912人,实现新增就业3195人。”万山区区长张吉刚说。
  技术升级 循环经济路宽广
  如果说,“城市异地转型”打响了万山转型脱困的第一枪,那么技术升级,走循环经济之路,则为万山的“产业原地转型”发展思路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作为“中国汞都”,万山的汞没了,但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还在,许多因粗放加工废弃的资源还可再利用。万山发挥老工业基地和技术人才优势,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万山转型工业园区。一方面,通过推动和扶持区内汞化工企业走兼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的发展路子。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完善工业体系。
  2004年,从汞矿下岗后在外地辗转打工的张亚雄又回到万山,和以前矿上的9名同事入股红晶汞业,破解“含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难题,带动了汞产业从以汞矿石提炼“原生汞”,到以含汞废料提炼“再生汞”的转型。
  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利用“燃气节能蒸馏炉”技术,回收金属汞,走“回收—生产—再回收—再生产”的闭路循环模式。2013年实现产值近亿元,上缴税金500余万。
  引进银泰铝业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铝箔生产线,产品远销省内外的各大家电制造商,用于生产空调、冰箱的散热器。
  积极探索开发水不溶性含钾岩石,由贵州远盛钾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目前已能成功提取硫酸铵钾,转型白炭黑氧化铁等原料。量产后,产值可达上亿元。
  目前,万山转型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汞化工、铝材加工、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格局。
  “原来是单纯地卖资源,现在是向卖技术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形成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张亚雄说。据悉,2013年,万山工业企业由2008年34家增加到104家,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2家。工业生产总值达43.3亿元;13家汞化工企业生产的汞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重新攀升到60%以上,总产值达到15.1亿元,是2002年贵州汞矿关停破产时的21.2倍。
  特色经济 挖矿转为卖风景
  万山的汞矿虽然没了,但是40年的矿山开采和建设,也给万山留下了得天独厚的矿山文化遗产。万山地下矿洞蜿蜒970多公里,万山汞矿遗址、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成为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一批旅游景点。
  铜仁市万山区丹缘朱砂工艺品公司的股东杨代辉说:“有些人家还藏有朱砂,大家都不拿它炼汞了。把它加工成工艺品,利润会翻成百上千倍。”如今,万山生产的朱砂字画、印章、饰品等畅销海内外,仅丹缘公司一家,年销售额就能达1000余万元。近年来,万山乡村旅游、避暑旅游、工业文化旅游蓬勃发展。2013年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26万人。
  百废转兴,“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凸显现勃勃生机。万山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城乡变化大、项目建设多、民生改善好、干群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的良好局面。
  “2013年,万山民生支出达到9.7亿元,占比70.9%,全区生产总值从过去2008年的4.6亿增加到25.1亿,财政总收入达3.03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23元增加到18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41元增加到4900多元,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2%。”万山区区长张吉刚说,“长期积累的矿区群众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破茧重生,羽化成蝶。当下的万山正踏着有力的步伐,向2016年建成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坚实迈进。

责任编辑:宁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