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企业集团取得迅猛发展

2008年06月11日 10:52 50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与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河南省企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行业地位优先、规模优势明显、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突出、竞争能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一、河南省企业集团改革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大企业集团培育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横向联合阶段、政府导向阶段和市场规范阶段。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87年,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扩权让利,企业的自主权明显增大,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经济上的内在联系促使企业之间在利益驱使下寻求相互联合。河南省涌现出如周口莲花味精厂(现为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长葛奔马机器厂(现为河南森源集团)等各种横向经济联合体。省政府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以及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措施,为企业集团的孕育发展创造了初始条件。如周口莲花味精厂,以产品为龙头,通过横向经济联合、滚动发展,规模、效益连年提高,由一个县办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味精产销量居亚洲第四、全国第一的大型味精生产企业集团。
  从1987年到1993年,各级政府大力促进有条件的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企业集团。1987年4月,国务院对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承担国家重点建设任务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实行计划单列,赋予这些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河南省主要有洛阳一拖工程机械集团、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等企业。在全省七届人大会议明确提出了要“组建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各种形式的企业集团”,洛阳浮法玻璃、河南嵩岳集团等大企业抓住机遇,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991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文件明确了发展企业集团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了企业集团应具备的条件和对试点企业集团实行的政策,一拖集团、洛玻集团等进入国家第一批企业集团试点,为全省企业集团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994年迄今的15年间,在政府引导、加快培训、市场规范的大环境下,河南大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逐步发展壮大。1994年《公司法》正式实施,河南省企业集团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按照《公司法》不断完善。为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根据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和国际惯例,适时地在决定中指出:发展一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政府于1994年批转了省计委、省经贸委《关于实施521工程的意见》,指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努力发展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大企业集团,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6年,省委、省政府又转发了省经贸委《河南省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的若干意见》,为培育发展河南省大企业集团确立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遵循的原则。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河南省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步伐的部署,省经贸委、省计委、省体改委、省工商局于1998年5月联合公布了74家全省重点企业(集团)名单。河南神马集团、洛阳一拖集团、许继电器集团、宇通客车、平煤集团、莲花味精集团、华中医药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积极培育下,逐步趋于规范,逐步发展壮大。

二、企业集团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企业集团加快改革进程,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经营总量稳步增长,创利能力持续提高,有力地促进着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推进战略重组,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战略重组,加大与外商企业的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到2007年底,全省245家企业集团中,已有91.0%的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其中,股份有限公司43家,占17.6%,有限责任公司126家,占51.4%,国有独资公司36家,占14.7%,中外合资、港澳台合资企业18家,占7.3%。全省245家企业集团股本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35.5%,集体资本占8.6%,法人资本占46.5%,个人资本占44.9%,外商资本占10.6%。河南省一批企业通过改制特别是战略重组,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伊川电力进行股权重组后,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条得以完善,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得互赢。永城煤电通过并购重组,改变了单一的煤炭产品结构,形成了煤炭、化工、装备、有色四大板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企业集团通过调整优化、合资合作,涌现出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名牌产品,培育了一批像双汇、新飞、许继、宇通、莲花等优势品牌企业。
  (二)形成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更趋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企业集团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积极构建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到2007年底,全省245家大企业集团中,有209家企业成立了董事会,占93.7%,177家成立了监事会,占79.4%,107家企业成立了股东会,占85.0%,与1998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0、12.6和46.7个百分点。企业高层经营者组成了由出资方(股东)、法人机构(董事会)和日常经营者(总经理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
  2007年,改制的企业集团均召开了股东大会向股东报告工作,97.5%的股东大会审批了公司的财务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99%以上的董事会行使了决定公司投资方案、决定或更改公司内设机构、制订或修改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权力;97.7%的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执行公务时违反法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董事、总经理提出罢免的建议。“新三会”的建立及行使职权的情况表明,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相互制衡的机制基本形成。
  (三)加强科学管理,培育和巩固企业竞争能力。河南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内部机构改革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潜能,发展企业竞争优势。到2007年底,全省245家企业集团中,94.3%的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86.5%的企业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制度,92.2%的企业实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35.9%的企业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省245家企业集团中,87.0%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52.2%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89.4%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实行了公开竞聘、择优录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有效增强了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为了将经营者、员工与企业发展有效地捆在一起,形成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全省企业集团积极推行各种激励与约束机制。到2007年底,全省245家企业集团中,有56.3%的企业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38.8%企业经营者持有股权期票,65.3%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24.9%企业职工持股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来说,既有激励的因素,又有约束的成分,使股份制和国有资本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四)政企分开,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通过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目标,政府直接管理、经营企业的职能得到根本转变,其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逐步分开。到2007年底,在全省已改制企业集团中,96.3%的企业总经理行使了拟定管理制度及pt电子游戏公司/机构设置方案、实施经营投资方案、主持生产经营管理等职权。在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中,有65.4%的企业有自主行为,30.8%的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辅助行为。企业集团的有关配套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有88.2%的企业集团有投资自主权,70.2%的企业有自营产品进出口权,69.0%的企业有对外担保权,56.7%的企业有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动合作权,29.0%的企业有境外融资权。与1998年相比,除企业投资自主权比例持平外,其它各项分别提高4.4、4.2、7.0和2.6个百分点。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手段和日趋完善的法规体系,为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
  (五)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能力持续增强。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重点推进重大规划项目建设,不断推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优势企业与河南省重点企业的战略重组,不断提升了企业集团综合发展实力。2007年,全省245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7324.2亿元,比199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速14.3%,户均资产总计29.9亿元,比1998年增长20.2亿元。有75家企业集团的资产总计超20亿元,比1998年多53家。资产规模居前五位的企业是:河南高速(418.0亿元)、平煤集团(413.6亿元)、永城煤电(362.2亿元)、安钢集团(300.3亿元)和伊川电力(188.5亿元)。
  2007年,全省245家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221.1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6.0倍,年均增速19.6%,户均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比1998年增长24.6亿元。有79家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比1998年多70家。营业收入居前五位的企业是:永城煤电(375.7亿元)、平煤集团(355.4亿元)、安钢集团(342.0亿元)、漯河双汇(303.3亿元)和洛阳石化(261.0亿元)。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铝工业、煤炭加工和电力工业基地。
  (六)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重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关联产品,着力提升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省245家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474.8亿元,比1998年增长34.4倍,年均增长42.9%,户均创利1.1亿元,比1998年增长1.9亿元。有92家企业集团盈利超亿元,盈利居前五位的企业是:栾川钼业(33.2亿元)、永城煤电(32.9亿元)、伊川电力(26.8亿元)、漯河双汇(17.8亿元)和河南中烟工业公司(16.6亿元)。全省企业集团盈利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全省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全省企业集团亏损企业22家,亏损面占9.0%,比1998年减少18.4个百分点,由于企业集团亏损面大幅降低,利润的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资产利税率达12.0%,比1998年提高6.9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8.9%,提高8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8.0%,提高5.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3.1%,提高11.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6.6%,提高5.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8.9万元/人,提高到2007年的53.6万元/人,十年增长5倍。
  (七)对外投资增加,出口创汇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到2007年底,全省245家企业集团对外投资158.7亿元,比1998年增长2.2倍;实现出口销售总额359.2亿元,比1998年增长9倍,年均增长25.9%,工业企业产品的出口销售占绝对优势,出口销售总额353.6亿元,占全省企业集团的98.4%,其中,工业制造业占95.9%。全省245家企业集团有120家企业的产品走出国门,有69家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超1亿元,出口创汇居前五位的企业是:安钢集团(34.5亿元)、豫光金铅(32.6亿元)、金龙铜管(29.3亿元)、风神轮胎(21.1亿元)和栾川钼业(17.6亿元)。
  (八)研发投入大幅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成果丰硕。河南省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2007年,全省245家企业集团投入研究开发费用70.1亿元,比1998年增长10.5倍,年均增速27.7%,投入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0%,比1998年增长0.7个百分点。有48家企业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3%,比1998年增加34家。全省245家企业集团有174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其中,属于国家级认定的技术中心占17.8%,属于省级认定的占68.4%。88.5%的企业技术中心在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等方面能够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河南省企业集团在获取新产品、新技术的途径上呈现出以自主开发为主体、多渠道、多样化的特征,73.9%的企业靠自主开发,49.8%的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发,46.1%的企业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另有逾20%的企业选择了接受技术成果转让和委托开发等方式。近三年河南省企业集团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3050件,有76.8%的专利技术已应用到生产中;企业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50件,平均每个企业集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件之多。企业注重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多数专利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超薄电子玻璃、选矿拜耳法氧化铝、千吨级多晶硅、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装备、特高压电力保护装备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全省245家企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认为当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74.7%的企业资金短缺,73.1%的企业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51.8%的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弱,45.7%的企业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40.8%的企业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弱化,31.0%的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30.2%的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26.5%的企业受上级部门干预过多等。这些困难和难题,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和突破。
  三、对企业集团发展的建议
  在影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各种因素中,既有社会方面的,又有政府方面的,还有企业自身造成的原因。因此必须促使企业改革和发展实现新突破,必须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低、资源型产业比例大、大企业集团规模小、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及集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河南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改革创新、资金投入和战略重组力度,培育优势企业群和知名品牌。根据河南实际,企业集团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拉长产品链条,推动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石化和煤化)、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等工业行业。积极推进主食工业化、肉制品升级、果蔬深加工,扩大冰箱、空调、高档面料和服装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河南省消费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二)加快服务业和建筑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和发展。加大一大批重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加快商贸流通网络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支持重点行业物流快速发展,推动省内物流企业重组,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加强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投资企业集团做强做大。支持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河南省房地产开发,推动大型建筑骨干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三)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河南省大企业集团要参照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营管理体制。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继续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三会”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灵活的企业运营决策机制,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内部约束和有效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实施信息化战略,构筑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集团综合管理水平
  (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企业集团竞争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把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努力协调委托开发、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之间的关系。国家和省定大企业集团,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新和发展质量高、信誉好的品牌产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快产业带和工业园区建设,提高集聚发展水平。要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工业结构升级专项规划以及六大优势行业规划,加快推进产业带建设,集中布局发展高加工度、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加快洛阳、郑州等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批产业特色突出、规模优势明显、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