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渐趋成熟 首只私募在津成立

2007年09月10日 0:0 57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9月6日在厦门举行的2007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高峰会上透露,中国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将于本月16日在天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担任协会顾问。
    2006年12月30日,国务院特批的中国首只私募股权性质的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发起设立。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8亿元。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巨大,它是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常运作,目前正在选项目。对于项目的选择,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不仅仅局限在天津,而是面对全国。”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透露。
    今年6月,天津市还专门召开了一个私募股权基金国际融资洽谈会,天津市第一次大规模地把国外的中小私募基金引进中国。“目前我们正在为即将于本月16日在天津成立的中国首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做准备,这个协会在3个月前已经过有关部门批准。”陈宗胜说。
已初步具备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9月6日在厦门举行的2007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高峰会上发表书面讲话称,发展人民币股权基金已初步具备条件。
    吴晓灵表示,近年来,我国一系列法律的修订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发展股权基金建立了较好的法律环境;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加快,为股权基金的投资和退出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渠道;经济增长加快和国内资金充裕,为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融资基础。
    吴晓灵说,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股权基金的设立、运作、监管提出了基本要求。2006年1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证券法》和《公司法》为公司制股权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2007年7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合伙企业法》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为有限合伙制股权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资本市场条件也逐步完善。吴晓灵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证券交易所市场已有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正在筹建,场外交易市场也在构建之中。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为股权基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场所和市场退出渠道。
    另外,国内资金充裕和中国政府强调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取向,为人民币股权基金创造了发展时机和基础条件。吴晓灵说,目前国内企业盈利增长、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为人民币股权投资创造了市场需求和投资对象;经济持续增长,国内资金充裕,个人与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也为人民币股权投资提供了资金募集的基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各项政策措施,又促使社会更多地注重在资本市场上发展以人民币为主的各类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
发展潜力巨大
    9月6日在厦门举行的2007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高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发来演讲稿表示,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发展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减少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
    吴晓灵认为,目前在中国,内资和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比例约为1∶9,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引进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到中国投资,能带来技术和经验,也有助于培育人才和市场,但中国正处于外汇储备激增和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期,因而着重培育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能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减少大量引进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资本项下顺差所产生的压力。同时,也要引导来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更多地利用人民币市场。
    吴晓灵认为,发展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家运用私募股权基金整合国内产业,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同,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故私募股权基金在企业早期、成长期和扩展期都能发挥较大推动作用,更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培育企业成长性,提升企业价值。另外,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企业和市场,发展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正是给中国企业家进行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提供新的更有效的金融工具。
    在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已成为一个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金融产业,1984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仅67亿美元,2000年上升为1773亿美元,2006年高达4500亿美元。2006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筹资总额为1620亿美元,已首次超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和证交所公开发行股票的筹资总额1540亿美元。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