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差渐距缩小

2007年09月10日 0:0 57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2006中国企业500强9月1日发布。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企联系统和有关企业的支持下,按国际惯例第五次向社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稳居排行榜前五位。200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同日发布。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荣登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前五名。23家企业达到世界企业500强标准2006年有2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有23家企业达到了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其中有19家企业申报并入围2005 世界企业500强。而1995年我国仅有3家公司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2006中国企业500强第1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跻身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第23位(2005年为第31位),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历史最好名次。
   虽然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占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的比例仍然不高,但这一比例在逐年提升。该比例从2002年的5.26%,提高到2006 年的9.32%,上升4.06%,平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表明中国企业500 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在缩小。另外,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中国企业500强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例如,从总量增长率指标方面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增长了12.7%;资产总额增长了7.4%。而在这一年中,中国企业500强更是增长迅猛,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20.41%;资产总额增长了22.67%。500强门槛提高15亿元五年来500强企业的门槛不断 提高。在2002至2004年中,每年的提高幅度是5亿元人民币,而从2004 年至2005年,门槛一下提升15 亿元人民币,2006年与2005年相比,门槛增加幅度也约为15亿元人民币,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60.7 0亿元名列2006年排行榜的第500名。从整体上看,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达14.14万亿元、资产总额达41.17万亿元。
   与2002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31.60%,平均增幅为23.36%。这一数值超过同期GDP增幅的一倍还多,充分说明我国大企业近年来良好的成长性。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22亿元,跃增为2006年的283亿元,增幅为131.96%,平均增幅为23 .41%。从资产总额来看,2002至2006年五年间,中国企业500 强资产总额大幅攀升58.16%,平均增幅为12.14%。虽然就数目而言,中国企业500强只占国内企业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国民经济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2至2006年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攀升。这一数字200 2年为63.64%,2006年则达到了77.60%,五年间提高了13.9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3.49%。虽然从统计口径上看,企业营业收入与GDP有所差别,但这两者在会计学意义上是同方向变化的。该数值的上升充分反映出我国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加大。黑色冶金入围企业数最多2006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75个行业。从企业数来看,与2005中国企业500强相比,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达到70家,较去年增加了10家;有色金属及延压加工业达到14家,较去年增加了3 家;煤炭采选业达到25家,比去年增加了4家。 上述增长表明市场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持续高涨。商业零售业有13 家入榜,而去年为8家,显示商业零售业快速成长,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扩大。与去年相比,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的企业数由去年的26家大幅度下降为19家,说明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营业收入及利润下滑。其余行业的企业数基本保持在去年的水平。在所有行业中,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建筑业与煤炭采掘及采选业进入500 强的企业最多,其入榜企业数分别为70、36和25家。上述数字延续了延续了近年的趋势,反映了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和投资高涨背景下对钢材和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同时也说明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