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政策得到投资者认同

2007年07月12日 0:0 39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和企业经济活动影响深远而迅速。近年来,取消出口退税、提高排污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机制、规定污染企业只能用高价电、绿色信贷等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陆续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会让我们的经济生活、产业结构、投资趋势、环境保护发生变化。
  我们不妨描述一下一个典型的两高一资型(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企业腹背受敌的局面。企业的每一个行为都将受困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约——生产环节中,排污费提高了,用电呢,不仅取消优惠电价,还要用高价电,企业成本直线上升;申请贷款吧,由于环境执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项目属于限制、禁止类,又被金融机构拒绝;产品出口吧,因为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出口利润下滑。这样的企业骤然发现,好日子一去不复回了。
  这些企业以前过着好日子,皆因没有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损失多由社会和公众承担了。现在就是要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根据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状况和治污成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价格体系,以价格方式保护环境。
  一直以来,国家的产业政策非常明确,宏观调控也很有决心,但似乎总不能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疯长态势,分析原因,应该与配套的经济调整政策、约束机制不到位很有关系。
  经济的事还得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经济政策说白了,就是还原环境作为商品的基本属性,并通过价格等因素直接反映环境成本,让“污染者付费、治污者赚钱”。通过激励和限制的方式,旗帜鲜明的对产业发展表明态度和立场,加快建立环境资源的限额分配利用和有偿转让机制,从而真正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的目的。
  经济手段容易见效,也能击中企业软肋。拿7月1日起实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来说,对产业的结构性影响非常明显,磷化工、纯碱、染料、橡胶、塑料等化工行业以及造纸、家具等行业受冲击很大。
  化工原料除精细化工外,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被取消,或者从原来的11%、13%不等统一降低到5%。在“两高一资”商品中,除了化工原料外,有色金属调整幅度也非常大。铜、铝、镍、铅、锌、锡、钨、钼、镁、铋、铬、钛、锰等几乎所有有色金属都被列入调整名单,大部分产品从原来的13%调低到5%,部分铝产品甚至被直接取消出口退税。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只有减法,没有加法,这个政策的信号就是国家希望通过税收等经济政策调节,改变“出口在中国、利润在国外”的局面;改变初级产品出口加速、资源环境退化的严峻现实。
  有评论强调,出口退税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背后隐含了几方面重要命题:弱化资源类产业的出口导向倾向、实现高污染与高能耗产业的“进口反替代”、摆脱全球“产业初级加工厂”的地位。
  环境经济政策的推行是大势所趋。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环境经济政策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政策预期的层面,它一定能实实在在地起到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当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更需要环境经济政策显身手。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传递出国家要推行环境经济政策的信号。笼统地说,环境经济政策要担当起激励和约束作用,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一、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三、制订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三、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如目前针对控制“两高一资”产业,“方案”指出要抓紧制订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事实上,国家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一系列主动出击已经初见成效。拿对市场、政策反应最敏锐的股市来说,最近一段时间,环保类上市公司增长长势喜人,这说明环境经济政策已经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